江西文化中心是城市客厅由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图书馆和江西省科技馆三大文化地标项目组成的受港大型文化建筑群。这三大文化建筑互为依托互为呼应。澳媒博物馆厚重沉稳,体高象征着江西悠久的度关历史,图书馆大气磅礴,南昌象征着江西的城市客厅辉煌的现在,而科技馆梦幻灵动,受港象征着江西蓬勃的澳媒未来。这三大建筑虽然个性迥异,体高但由一个超大尺度的度关高架平台广场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平台广场既是南昌南昌市的文化客厅,也是城市客厅市民广场和一览赣江迤逦风光的观景广场。“三馆”建筑规模总共达28万平方米,受港建于南昌市赣江西岸红谷滩新区滨江一线,澳媒八一桥北侧,地理位置显著。项目地块整体成长方形,大致南北走向沿赣江展开。建筑群滨江长度约为900米,进深约为230米,气势恢宏。
江西文化中心“三馆”设计目标不仅着眼于提高江西省和南昌市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水平,还力图为江西和南昌人民打造一个公共开放的滨水“城市客厅”。江西文化中心的总体设计采用“台阁接连,院厅相向”的设计理念。三馆”呈“品”字型围合成一个架空观景平台广场。平台广场位于地面二层6米标高处,在平台广场上人的视线可以越过沿河3.5米高的堤岸,近赏赣江迤逦风光,远眺滕王阁壮丽雄姿。观景平台广场设计了便捷的坡道、台阶及扶梯,并与“三馆”次入口在同一标高,既加强了“三馆”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充分实现了“城市客厅”的可达性。
江西省博物馆
江西省博物馆位于建筑群的北端,北侧退让出一个约30000平方米的生态绿化广场。博物馆造型呈正方形,外实内虚,围绕一个贯穿六层高的巨大中庭,各种功能空间呈九宫格布局,中庭不仅是集约的展览空间、交流空间、交通空间、也是一个中央采光空间,光线从采光顶棚透入中庭,营造了神秘的历史氛围。博物馆有南向临江地面主入口和西层高架平台广场两个主出入口。参观人群不管从哪个出入口进入博物馆,除了瞻仰珍宝、品味文化、缅怀历史,更能感受到赣江流淌的璀璨文明和对岸滕王阁的灵秀气韵。博物馆主入口通过一个高30米的锲形灰空间引入到二层平台,和“城市客厅”相连,增强了空间的公共性。
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省图书馆位于江西省文化中心建筑群“品”字型布局中的轴线上,是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建筑主入口架在南北向道路上方,设计概念来自于中国传统江南水乡典型的“拱桥”意像,其在赣江的倒影塑造了“长虹卧波”的东方景观意境,同时也成为建筑群中联结历史(博物馆)与未来(科技馆”的桥梁。图书馆的屋顶轮廓采用平缓优美的弧线,像江西书院建筑群中“烽火山墙”一样典雅内敛。图书馆建筑沿赣江展开面长270米,进深80米,体量巨大。为了兼顾滨水景观和生态节能的要求。所以建筑平面布局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原则,在中部书库区采用错落有致的横向条窗,两端阅览区则采用落地玻璃幕墙,在最大限度引入自然采光的同时,读者在任何一个角落阅读时都可以抬头见江。
江西省科技馆
江西省科技馆位于地块南端,建筑体块分两部分组成,沿城市红谷北大道的体块延续图书馆中国传统建筑轮廓线的意像,是鳞次节比的坡屋面形态的隐喻。赣江滨水体块则采用相对活跃的“梦幻方舟”形式,既体现了科技馆的未来感,也成为江西文化中心建筑群城市界面的“活跃元”。
为城市而设计的建筑
“为城市设计建筑”是广州市天作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5年参加江西文化中心设计方案竞赛时方案构思的“初心”,也是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建筑师始终秉承而又不断强化的设计理念。江西省文化中心也是建筑师“国际视野、本土情怀”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硕果。五年来呕心沥血,五年来风雨兼程,江西文化中心建筑群终于在2020年呈现给江西和南昌人民。江西省文化中心的建成不仅使江西省公共文化设施的水平实现了飞跃,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也成为了南昌市的城市地标,赣江边的靓丽风景,更成为了南昌市名符其实的“城市客厅”。记者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