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5年吸收外资约4200亿美元
记者今天从商务部获悉:“十一五”期间,国年我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预计可达到4200亿美元,吸收为“十五”期间的外资1.5倍左右;全球排名由“十五”期末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并连续18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约亿相关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所作的美元调查也显示,中国一直是国年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之一。
外资企业创造工业产值已达全国28%左右
“十一五”期间,吸收外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外资整体功能获得更好发挥。凭借其优质资产和较高的约亿生产经营效率,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财富的美元重要创造者和就业的重要吸纳渠道之一,其创造的国年工业产值、税收、吸收进出口额分别达到全国的外资28%、22%、约亿55%左右,美元直接吸纳就业约4500万人。作为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外商投资企业有效地促进了市场竞争和市场体系的完善,其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溢出效应大幅提升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外资带来的先进理念和国际规则,有力地推动了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也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成效显著
产业结构方面,一、三产业吸收外资占外资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末期的30%上升到目前的48%,特别是投向现代农业、商贸服务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外资明显增多。制造业领域中,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家用电器、汽车制造等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继续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行业的外资日益形成规模。
与此同时,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了明显提升。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1400家,比“十五”末期增长近一倍。外资研发中心中,从事先导技术研究的近50%,已超过从事市场调试型研究的比重40%;60%以上的研发中心将全球市场作为其主要服务目标。
在这一时期,我国还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集中力量发展了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目前我已成为国际第二大离岸服务外包目的地市场,为下阶段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西部吸收外资比重上升到14%
“十一五”期间,外资在我国的区域布局有所改善,中西部吸收外资占全国总量的比重,由11%上升到14%左右,不但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我沿边、沿江开放战略的推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新的区域开放平台在中西部兴起。以外资经济为主体的各类产业聚集园区的实力和整体功能有了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有22个中西部省级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使得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数达到了43个。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的举办,填补了中部地区区域性投资促进平台的空白,5年间共吸引境外客商近3万人,引入合同外资426亿美元。
区域间的投资合作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通过对口支援、开发区异地合作、设立“产业转移促进中心”等形式,区域间合作机制日趋完善,不但促进了产业梯度转移,更便利了东部地区管理模式的输出,提升了中西部外资工作的水平。目前,中西部地区不但在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方面有了明显进展,电子、汽摩、航空航天、医药制造、现代农业等高端产业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也已初具规模,在一些领域甚至开始与东部地区实现同步发展。